當今傳媒界,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強勢崛起,給傳統媒體生存發展制造的巨大障礙已經日益凸顯。近一年來,報紙休刊、頻道關停等消息不絕于耳。手機屏、電腦屏不斷分流用戶,大眾對于所謂的權威媒體的依賴已經遠不如從前。媒體進行數字化改造,進一步豐富內容,促進綜合效益增長已經是保持意識形態領導權不得不面對的課題。及時總結經驗并通過有效渠道推廣是十分必要的。
一、我省在媒體資源融合方面存在的問題
以“海報新聞APP”上線為代表,說明我省正在探索主流媒體在新媒體環境下的創新發展之路。但與以“天津海河傳媒中心”為代表的機構優化、空間拓展的舉措相比,我省還存在著創新力度不夠,步子邁得不夠大的情況,主要表現在:
1.媒體發展不均衡,發展空間較大。近年來,我省主流媒體已經積極著手進行了一系列新媒體探索。從最開始的開設網站、微博、微信,到目前的上線客戶端等,但是運營模式仍需優化、能力方面也亟待提高。不僅尚未形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平臺,區域的覆蓋多種渠道傳播力的平臺也并不多。新媒體成長扶持資金較為有限,內容“中央廚房”建設剛剛起步,僅有部分客戶端擁有一定的用戶基礎。從實際效果來看,除了大眾和齊魯兩大傳媒平臺業務開展已經形成較大規模和較為成熟的盈利模式外,其他主流媒體的新媒體業務基本都還在探索階段,成長空間較大。
2.運營方式須創新,人才隊伍缺乏。在運營領域,資金、技術、模式多元匱乏。資金匱乏主要是因為原始積累不夠以及面向市場開放資本運作還不夠成熟;技術匱乏主要是因為現有技術已經可以支撐現有業務的需求,同時沒有意識到技術的重要性;模式匱乏主要是因為過分關注宣傳任務的完成,缺乏進行盈利模式探索的動力。這直接導致我省新媒體融合領域缺乏對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不僅出現了主流媒體中人才流失到市場化新媒體公司的問題,而且主流媒體也因為薪酬待遇方面的制約而無法有效活動高端人才。
3.發展優勢待開發,仍需抱團取暖。在新媒體崛起的當下,傳統主流媒體依然具有天然的資源優勢,以及權威性和公信力的優勢。比如天然帶有高流量的時政類的新聞,商業平臺和自媒體平臺根本無法和官方平臺相比。這種在讀者心中“一錘定音”的作用沒有很好的去發揮,反而總是發出落敗的聲音,嚴重消耗了媒體工作者的自信心和戰斗力。我們要加大深度報道方面的吸引力,充分發揮官方平臺追蹤行、全面性、權威性的優勢,積極嘗試多種傳播產品,找到屬于自己的發展路徑。
二、加強我省在媒體資源融合方面的建議
我們能感受到宣傳部門以及報業集團、廣電集團等單位對媒體資源融合越發重視。在主流媒體加快與新媒體融合發展、提升主流媒體在新媒體平臺的傳播力、引導力和影響力方面有了很多大膽的嘗試,為了更好的促進工作,建議:
1.加大政策扶持,適當借助外力。建議相關部門建立主流媒體發展新媒體專項資金,制定專項資金實施辦法,幫助主流媒體克服轉型當中普遍遇到的資金、技術、盈利模式等困難。指導各級財政支持各級媒體轉型,同時不要忽略以山東教育衛視為代表的專業媒體的存在。對于擁有全國重點新聞網站資質的平臺重點幫扶。建立新媒體發展專家智庫,幫助各地主流媒體克服因固化的思維模式和工作慣性帶來的轉型障礙。必要的時候可以采取采買項目的方式,輸入新鮮血液,借助外力快速成就自己。
2.進行整體規劃,推進資源整合。建議編制《山東主流媒體轉型發展新媒體五年規劃》及各類行動計劃,通過規劃,鼓勵差異化定位,分類化運營。要從頂層設計就避免同質化、重復投入等常見錯誤,較多的內耗更不利于自身的健康發展。加強對資源的有效調配,防止對新媒體項目的“一哄而上”和“不歡而散”。要積極支持有實力的平臺申請新聞資質,協調自媒體平臺幫助主流媒體平臺快速成長。
3.開展業務培訓,鼓勵產品研發。建議更加抓緊新媒體業務培訓工作,聯系國內外互聯網業界專家和傳統媒體轉型成功單位,組織不同層次的業務培訓班。組織媒體主要負責人赴北京、上海等城市進行業務學習和對接。邀請高校傳播專家傳經送寶,優化運營模式。放下身價,吸取兄弟省市媒體集團轉型發展的新思路,新方法。鼓勵發展各種小成本、碎片化的新媒體產品。在各類獎項設定方面也要考慮這類產品的種類。在表彰先進的過程中,技術人員創新納入表彰范圍。